新闻资讯 分类
唐山:“小切口”撬动政务服务质效提升PG电子app发布日期:2025-04-16 浏览次数:

  (王育民、黄敬一)今年,唐山市瞄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目标,积极推动跨部门协同配合、集中采集信息、共享复用数据、优化服务流程,打造“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机制,最大限度避免材料重复提交。

  “建立这样一个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高效顺畅的数据平台是基础。”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四级调研员李文韬说,依托唐山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无证明服务系统,他们加强系统对接、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形成强大的数据“底座”。

  面对不同部门间事项办理标准差异化问题,唐山市大力推动事项内容标准化、事项办理规范化、办事指南精准化。其中,对照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对全市各级所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梳理,形成涵盖市、县、乡三级的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明确事项的办理层级和实施部门。根据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组织市直各部门对相关事项规范化管理,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时,本着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会”的原则,推动各部门形成通俗易懂的办事明白纸、告知单。

  对涉及多部门、跨层级、关联性强、办理量大的政务服务事项,探索推行线上线下融合的“打包办”模式;公积金提取、二手房交易等事项,仅凭身份证即可办理,实现“极简办”……如今,依托“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机制,越来越多的数据共用应用场景在唐山市落地。

  “多亏了‘容缺后补’审批机制,我们才顺利拿到环评批复,节省了30天!”日前,河北美富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端涂镀板材生产制造项目总负责人李海峰拿到项目环评批复连连称赞。在唐山市相关部门的倾力服务下,这个省重点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李海峰所说的“容缺后补”审批机制,是今年唐山市政务服务“小切口”改革的又一举措。

  瞄准重大项目审批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唐山市通过“申报材料”“要素指标”“专家复审”“材料替代”等4种“容缺后补”方式,对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债、专项债等争取上级资金的项目,按照“能容则容、先容后补”的原则实行“容缺后补”,精准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市县层级所涉及材料等待、指标交易等审批跨度用时过长的问题,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为项目开工建设护航,更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唐山市建立起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以市、县(含各级开发区)两级设立的企业服务中心和陪伴式企业服务专区为主要载体,以市、县、乡三级企业服务专员为服务网络,以各级涉企行政管理部门为重要支撑。

  “我们全面梳理企业在开办阶段、工程项目建设阶段、PG电子app准营许可和检验检测认证阶段、生产经营服务阶段、企业清算退出阶段的服务内容,可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分阶段提供咨询、引导、帮办、代办以及协同办理等80多类服务,实现‘全流程跟踪、全链条帮办’。”唐山市行政审批局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肖雅琪说。

  •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关闭